党建快讯

党建快讯

探索职业人生 发展核心素养
来源:本站    作者:西大技工学校
时间:2023-05-28 10:20:13    阅读:336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积累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它具有稳定性、开放性、发展性,是伴随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具有高迁移性,是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一、核心素养的起源与发展

核心素养研究的初衷都是为了应对21世纪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以素养为核心,在推进未来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成立于1997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早研究核心素养的组织。它于2003年发表的《为了成功人生和健全社会的核心素养》代表着当时国际核心素养研究的较高水平。它确立了三类核心素养:(1)交互使用工具的能力;(2)在异质群体中有效互动的能力;(3)自主行动能力。第二个世界闻名核心素养框架源自欧盟,它列出了以下八大核心素养:(1)母语交际;(2)外语交际;(3)数学素養和基础科技素养;(4)数字素养;(5)学会学习;(6)社会与公民素养;(7)首创精神和创业意识;(8)文化意识和表达。第三个知名的核心素养框架为美国的“21世纪学习框架”。它由两部分构成:(1)核心学科与21世纪主题;(2)21世纪技能。前者侧重知识,后者侧重技能,二者相互依赖,彼此交融。三大核心素养框都强调学生的创新、批判性思维、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反映出核心素养的共性。


二、核心素养在我国的发展

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与发展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自推行素质教育改革以来,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2016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阐述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18个基本要点。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反映出社会经济与科技信息发展对人的前沿要求,强调信息意识、健全人格、国际理解、创新意识、问题解决能力、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个人核心素养。


三、我校就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实践

我校根据核心素养的国家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的育人目标和任务,组织各项有益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活动,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以全人教育的理念推动本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加强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必须先具备核心素养,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才有资格去训练学生成为具有“21世纪技能”的人。这就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据此,我校对教师开设了《华附教育集团教育理念》《新课程与教学理念》《师德与专业成长》《德育理念》《新入职教师电脑培训》《学校办学思想概述》等校本课程;对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则通过举办核心素养论坛、专家讲座、自主阅读分享、组织团队拓展训练等方式进行,以此加深老师们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从而促成教师的“全人”素养。


(二)丰富学生原有课程体系


1. 丰富课程体系发展核心素养


本校办学思想: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要将核心素养的框架目标落实到学生教育中,需要依靠课程的变革。核心素养框架对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校一是在“实践创新”方面用“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三个基本要点来支撑。二是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分布于基本内涵和核心素养的要求中。三是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表现进行了具体描述。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特色化建设的72门特色课程的设计就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2. 以科学教育为核心教育着力点


在确定以科学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特色化建设的着力点后,我校始终把科学教育建设摆在重要日程,坚持以“实践、创新、环保”为科学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制订了《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体方案》,并把科学教育的创建纳入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目标。创建领导小组周密部署,细化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好落实。


在教学中,老师把相关科技、创新、环保等知识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不断丰富科学教育内涵。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研发开设了72门颇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中小制作、小发明、机器人、3D打印、无人飞机、科学幻想画、小调查、废物变宝等课程是科学教育的主要课程。




同时,学校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努力提升全校师生的科学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如邀请中国科学院航天科学家夏青教授带来科普讲座;组织学生到大亚湾石化炼油厂参观学习等。


为了拓展科学教育的平台和空间,学校在已有华南师范大学全面负责指导教育教学的资源优势下,还积极推动与惠州学院的合作,依托惠州学院的师资力量和资源优势,共同探索更优质的育人模式,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软环境上不遗余力,硬配套上也毫不含糊。学校先后投资了230多万元,兴建了两个创客室(含机器人操作室)、科技制作室、绘画室、科技长廊等功能场所,还购置了4套机器人装备、4台3D打印机、一批无人飞机等,让科学教育的理论有了实践的舞台。每年的5月6月,我校举办科技节活动。有小学生穿上“亲子”制作的环保时装,与爸爸妈妈同台表演;有初、高中生研发的水果发电、车模竞速、筷子搭塔、水火箭发射等主题的竞赛活动。


我校在科学教育特色化发展之路下,先后荣获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理事学校、全国十佳写作示范基地、广东省标准化学校、惠州市绿色学校、惠州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组织奖、惠阳区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惠阳区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奖等;获得荣誉的教师有400多人次、学生有5500多人次;学校还承担区级以上的课题48项,成功申请了7项专利。


3. 在实施中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关于“主科”与“副科”的问题。课程世界中任何课程都是平等的、同样重要的,不能将课程分主次、分轻重。但是考试制度的制约造成了应试科目是“主科”、考核科目就成了“副科”的现象。但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需要所有课程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从各自的性质、任务特点出发,发挥培养核心素养的独特功能。


(三)开设生涯教育课程


近年,我校以心理学“生涯辅导”的理论为指导,开展了生涯教育的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学校帮助学生思考规划自己的未来,让他们明白,无论将来做什么工作,只要努力奋斗,都会有光明的前途,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现在都需要好好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生涯发展的需要。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生涯发展的紧迫感和方向感,也让所有学生增强了生涯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校从生涯教育的概念出发,肯定了其在实现学生人生价值上的深远意义。并针对一些学生对于未来规划迷茫的情况,强调了生涯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引进生涯教育可以让学生理性对待人生、对待学习、对待。通过生涯教育能够让学生获取:“看得见”的目标、“听得进”的道理、“找得到”的资源、“带得走”的能力、“用得上”的本领。


(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1. 从单维度评价到多维度评价的转变


我国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只看考试成绩;二是回避用刚性指标看待考试成绩。这些做法均有违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思想。学校教育既要看到,也要看到活生生的人。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能和学习成就方面,要既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注学生乐学的程度、学习进步的幅度、安全感程度、在校内的行为表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学校和社区贡献、出勤情况、是否掌握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和学会保障经济无忧的技能等。


2. 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可测化


如何对抽象概念诸如核心素养进行测评一直是测评体系的一个难题。比如如何测评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交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我校通过实地考评、观察和发放问卷,在评价学生精神方面的发展时,主要的测评点是考量学校是否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乐趣,学生是否乐于反思、自我探索、取长补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等。在道德发展方面,是否明辨是非,明白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对道德和种族问题是否感兴趣并有所见解。建立档案袋评价法,将学生的日常表现都装进袋中,不止注重结果评价,更注重表现性评价,让评价体系更丰满,更好地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指向性。


四、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改革趋势旨在通过学校教学时空的重新分配,引导学校思考存在的价值和育人的模式,重新组织教育要素,调整教学秩序;引导教师重新思考学科的本质、跨学科的必要和多路径的选择,引导学生穿越学科壁垒,联通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关联知识与生活,彰显学习的实践性与创新性,过与以往不同的学校生活。


总之,新时代因需要高素质的现代人而呼唤教育改革。我校正探索传统与个性相结合的多元教学,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我们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这条教育路上,危机与机遇并存,跌倒与成功齐飞。我们坚信,路虽漫漫但前方的风景更美好。